要成為一所好學校,似乎總離不開幾個要素:滿腔熱血、教學認真的老師,開放的求新求變創意精神,出色的研究能力,當然還有兼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國際眼界。種種這些都是構成一所好學校所需要的。而Konstfack,無一例外地在這些方面都有所建樹。
Konstfack (全名:Konstfack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, Craft, and Design )1844年成立於斯德哥爾摩,是瑞典第二古老也是最大的藝術設計學院,在學制上提供了三年制的學士和兩年制的碩士學程(學士課程為瑞典文授課,碩士課程則為英文授課)。在第三次也是最近一次(2004年)的遷校中,它搬進了Ericsson位在斯德哥爾摩西南方Telefoplan的舊電話工廠。近1000名學生與200位教職員,便在這占地近20,300平方米的白色建築物中共同創作、思辨與生活著。
Konstfack相較於其他設計學院的優勢就在於工作坊設備的質量與數量,和常駐在工作坊裡經驗豐富的技術指導老師。這代表,學生的許多創作概念都可以在學校裡頭完成,而在學習新工藝技術的同時,創作也融入了傳統技術與以人為本的思維。就在這傳統工藝與新思想載體的結合當中,產生了許多有趣的新概念。
除此之外,在我眼中,Konstfack另一個優點在於自由開放的校風,還有圍繞在身邊才華洋溢的朋友們;不同於以往我們所接受的東方思維教育,在Konstfack學生想要做什麼樣的創作或是設計,老師完全不會干涉,只要學生有清楚的動機與計畫可以說服老師,老師所扮演的角色頂多是為學生解惑、提供資源、或者旁敲側擊一下學生的腦袋將他們導回自己的創作方向上。碩士班的教學方式在我離開的那年做了很大的改變,Master Programme in Design 目前分為兩組,分別是Spatial Design 跟Individual Study。 據我所知,兩個組都沒有真正的課表,你必須要自己安排自己想要學什麼,再跟老師討論,完全自理;在學兩年,和身邊的朋友們一起熬夜、玩耍、爭辯、為出國參展而準備,不只培養出了革命情感,也從彼此的作品與身上學到了更多書本與課程上學不到的東西。
如果你崇尚與自然和平相處的生活,或是瑞典設計自然簡單、不浪費材質的特質,並且正在尋找一個能夠安靜與自己對話,挑戰自己,質疑自己的環境,那麼Konstfack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以下為學校所製作的各個系的簡介短片,十分有趣,也能從學生與老師的談話中了解各個系的特殊之處(瑞典語發音,英文字幕):
Study at Konstfack:
Ceramic & Glass:
Fine Art:
Graphic Design:
Industrial Design:
Interior Architecture & Furniture Design:
Metal and Jewellery Design:
Textile Design:
Visual Arts Education:
Edited by Yu-Ching Chiang